English | 蒙文版
首页学术活动 → 正文

公司研究生应邀参加“蒙古族刺绣大师”学术研讨会

2020-10-18

10月14日—16日,首届“蒙古族刺绣大师”颁奖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硕镇召开。会议地点位于图什业图赛马场酒店。本次大会由中国蒙古学学会与内蒙古蒙古族刺绣传承创新学会联合主办。公司2018级研究生:张悦、朱雨馨应邀参加此次学术会议。(见图1、2)

图1.参会人张悦

图2.参会人朱雨馨

会议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教授、内蒙古蒙古族刺绣传承创新学会副会长郑宏奎主持。参会的领导及来宾有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孟根其其格,内蒙古社科院副经理毅松,内蒙古社科院二级研究员、中国蒙古学学会副会长包斯钦,内蒙古文旅厅非遗处副处长刘佳,内蒙古社科院《蒙古学研究年鉴》主编、中国蒙古学学会副秘书长包红梅,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教授、内蒙古蒙古族刺绣传承创新学会秘书长刘娜;中共兴安盟委委员、宣传部长呼和,兴安盟人大工委常务副主任佟布林,兴安盟人大工委教科文卫工作处处长陈桂华;中共科右中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郭堂,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晶莹,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斯日古冷,科右中旗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丹等人。此外,还有获得奖项的十位蒙古族非遗刺绣大师。其中,八位亲临现场,她们分别是:科右中旗的白晶莹、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乌云毕力格、通辽市的包阿喜玛、呼和浩特市的乌仁其木格、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孟和其其格、赤峰市翁牛特旗的阿拉坦琪琪格、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的陶格日乐、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阿拉坦古日古台。(见图3)

图3.八位蒙古族刺绣大师合影

颁奖仪式结束后,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晶莹代表发言,(见图4)她强调:“本次大会能够在科右中旗举办,对蒙古族科右中旗刺绣产业蓬勃发展和关怀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产业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了蒙古族刺绣文化遗产和带动脱贫攻坚的重任。同时为我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向专家同仁互相探讨学习经验。希望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为刺绣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依托蒙古族刺绣带动科右中旗农牧民脱贫增收,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统一培训、统一增收、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的产业运行模式, 带动了全旗82名老员工创业就业,为科右中旗辖区12个苏木镇、172个嘎查农牧民开展蒙古族刺绣义务培训。先后培养出14573人,其中一级绣工1300余人,二级绣工5000余人,三级绣工8000余人,2895个建档立卡成功户,实现了年收入增长了2000元以上。超过了2万人参与到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中,产业推动自主创业,自主研发蒙古族刺绣1042种,其中包括服饰、家具、儿童系列等。”

图4.白晶莹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的还有蒙古族马鬃绕线绣传承人格日勒老人。(见图5)她提到:“在蒙古族刺绣中,无论毡绣、丝绣、马鬃绕线绣,都是自然的馈赠,所以我们需要爱护家乡,保护环境。在内蒙古地区有近7000多个绣娘,但是,目前还没有国家级的传承人。此次颁发了10个“蒙古族刺绣大师”获奖证书,我们深感荣幸。我们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把蒙古族刺绣技艺带到民间,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图5.格日勒老人发言

颁奖大会结束后,参会人员到酒店门口合影留念。(见图6)

图6.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短暂休息后,学术研讨会环节开始。此次研讨会共有7位参加论文宣读的人员,其中还包括两位蒙古族刺绣大师。

首先,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教授、内蒙古蒙古族刺绣传承创新学会秘书长刘娜老师发言。(见图7)她的题目是《蒙古族传统刺绣创新路径探讨》,她指出:蒙古族刺绣具有轻薄、细腻、紧织密绣等特点。并且说明了大移民运动推动了蒙古族刺绣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原、西藏和中亚等地交融。2008年,蒙古族刺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区蒙古族丝线绣分布广泛,毡绣也被列入蒙古族刺绣项目中。

图7.刘娜老师发言

接着,由兴安盟文旅局非遗科工作人员余雅明发言。她宣读的论文题目是《民间刺绣路绣出好生活》,她强调了科右中旗民间刺绣的产业化发展,要从产品到作品。

阿拉善左旗金刚马鬃绕线绣有限公司的阿拉腾牧仁在《马鬃绕线绣唐卡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一文中指出,马鬃绕线绣唐卡题材广泛,包括佛像唐卡、成吉思汗像唐卡、三世达赖唐卡及阿拉善名人唐卡等。其公司以前以佛像唐卡为主,后来转化为红色文化、民族团结以及抗击疫情等内容,逐渐进入大众生活。马鬃绕线绣唐卡色彩对比强烈、经久收藏,具有镇灾辟邪的功能。

呼伦贝尔市蒙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徐伟晶带来的题目为:《蒙古族刺绣的创新与发展——以巴尔虎刺绣为例》。(见图8)她讲到蒙古族刺绣具有游牧文化独特的审美特征,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但是,目前也存在着一些困境,例如:传承人少、绣品实用者少。蒙古族刺绣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它们全部为手工缝制而成,是机械无法代替的。这些技艺具有非物质性,应该在保护传承者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打造蒙古族刺绣品牌性。蒙古族刺绣不仅是地域性文化符号,更是历史的活化石,文化的基因库。应该扩大蒙古族刺绣共享性,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图8.徐伟晶发言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蒙古族刺绣大师乌云毕力格,以蒙文的形式介绍了《毡子艺术的纹理与图案》。

赤峰地区的蒙古族刺绣大师斯琴演讲的题目是:《烟荷包为题材的蒙古族刺绣传统文化的内涵》。她介绍了作为烟荷包传承人制作的刺绣荷包的过程及特点。她制作的烟荷包与其他刺绣荷包最大的区别在于:蒙汉英兼顾;长宽高均用重大历史节点及年份作为制作尺寸,意义深厚。

最后,由437必赢会员中心网页版2018级研究生张悦代表发言,(见图9)题目为《蒙古族的马鬃绕线绣艺术》。论文指出:蒙古族刺绣是一种大体量的综合概念, 她在工艺及材料层面上包含了毡绣、丝绣、皮绣、珠绣、堆绣、马鬃绕线绣等多种刺绣形式。其中,阿拉善马鬃绕线绣是最具代表性的草原民族风格特点的绣种,它将堆绣、丝绣、珠绣等多种绣法集为一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时长。从历史的视角看,马鬃绕线绣的渊源与藏传佛教文化传入蒙古草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她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本土化和世俗化的发展与嬗变;在工艺技法方面,马鬃绕线绣就是将供奉好的马鬃以3、6、9、13、16、19、21等吉祥数字为芯,用手揉搓使之缠绕各种颜色的丝线,拧成一股。并把这些马鬃绕线缝制在丝面图画的边缘,来寄托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通常情况下,绕一根一米左右的马鬃需要一天的时间。这是不同于苗族双针绕线绣的显著特点;在艺术审美方面,马鬃绕线绣的色彩、造型、构图、图案等内容深刻反映了蒙古族的审美习惯和精神信仰;在传承发展方面,马鬃绕线绣的传承方式由过去的家族和师徒传承方法,转变为以非遗传承人为主导的手工艺人群体的培训。过去作为寺院专供唐卡的马鬃绕线技术已逐渐走向社会。

图9.张悦发言

于此,会议圆满结束。

下午由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晶莹带领参观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为深入推进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化发展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按照旗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四个不变”“四个拓展”的工作要求成立了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园区。园区占地面积12316m,建筑面积达4500m2,是集生产、学习、体验、教育、展览、服务、办公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区。(见图10—14)

图10.白晶莹进行讲解

图11.刺绣制作专用桌

图12.刺绣印制陶瓷酒品

图13.刺绣钱包作品

图14.蒙古族男士服饰展厅

最后,参观了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文化博物馆,刺绣博物馆展厅建筑面积1800m2,有6个单展厅构成。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专业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平民化博物馆。(见图15—17)

图15.大美中国刺绣作品

图16.服饰等刺绣作品

图17.综合刺绣作品

小结

通过参加首届“蒙古族刺绣大师”颁奖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参观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参观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文化博物馆过后,我们受益匪浅,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这次“蒙古族刺绣大师”颁奖大会第一次将内蒙古各地非遗刺绣传承人聚集于此,学术研讨会也请来了许多专家学者。这不仅是绣娘们技艺间的交流,也是学者们学术上的交流。在研讨会上,7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蒙古族刺绣的历史渊源、工艺技法、审美特点以及传承发展进行论述,内容丰富,各有侧重。同时,也反映出了蒙古族刺绣开始得到关注,总体呈上升发展的趋势。但是,相对于中国的“四大名绣”来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蒙古族刺绣研究人员较少,缺乏理论研究作为支撑;在技艺方面,没有建立严格的标准。7位学者中,有3位都谈到了蒙古族刺绣的创新发展问题,却未能给予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是值得深思的。

其次,我们参观了科右中旗老员工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目前正在建设中。该基地由生产车间、办公服务、服饰展厅、儿童娱乐教育等几个区域构成,规模较大。白晶莹女士在参观过程中介绍到他们车间制作的蒙古族刺绣已达到国际标准,这不仅推动了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的发展,更促进了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可是,我们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传统的手工技艺却面临着考验,蒙古族刺绣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协调手工与机械的关系?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这都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参观完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文化博物馆,我们不禁感慨蒙古族刺绣的艺术魅力及审美意蕴。蒙古族刺绣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蒙古族妇女精湛的技艺。那些充满浓厚蒙古族文化内涵的艺术宝藏,吸引着后人不断地去探知、去感受。